“大象”動了!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11月12日早盤,A股市場,市值排前18的個股一度全線飄紅,農業銀行續創歷史新高,而這18只股票的AB股總市值亦超過了20萬億元。但今天上午,指數雖然翻紅,但下跌個股數量較多,跟前幾天的格局相比,發生了明顯變化。
與此同時,市場資金流向顯示,南向資金在上周大幅凈流入,累計凈流入12748億元。具體來看,銀行、非銀行金融和石油石化行業成為主要流入對象。那么,大市值突然占優背后的邏輯究竟是什么?
“18羅漢”異動
早上開盤后,A股普遍調整。深證成指、創業板指均跌超1%,滬指跌0.25%,超硬材料、氟化工、有機硅、電池等方向領跌,滬深京三市下跌個股超3800只。但隨后,在大市值個股的強勢拉升之下,全線拉升。上午10點15分左右,A股三大指數集體翻紅。不過,個股表現并不強,盤面上殺跌個股依然達到3400只以上水平。
今天,A股最為顯著的特征是市值排在前18的個股一度集體拉升。農業銀行一度拉升3%,續創歷史新高。美的集團、中國石油、中國銀行皆漲2%。中國平安、中國人壽、工商銀行、郵儲銀行等也表現出色。寧德時代、寒武紀等也一度拉升。唯工業富聯在沖高之后有所回落。
南向資金亦表現出對傳統大市值的偏好。市場資金流向顯示,南向資金在上周(11.3—11.7)大幅凈流入,累計凈流入12748億元。具體來看,銀行、非銀行金融和石油石化行業成為主要流入對象,凈流入金額分別為82.7億元、53.5億元和48.1億元,合計約184億元。這表明南向資金對金融和能源板塊的偏好增強。
背后有何邏輯?
那么,“大象吸金”背后的邏輯究竟是什么?分析人士認為,更可能是市場風險偏好變化導致風格切換所致。
國聯民生金融工程團隊認為,當前市場宏觀杠桿率約12.46倍,A股科技板塊估值處于較高位置,寬基指數結構風險方面,當前中證500與科創50結構風險較高。當前市場估值與情緒風險有所增加,盤口價差有所下降,價格彈性有所上升,盤口深度有所下降。賣單非流動性下降反映出市場賣壓有所增加。
美元指數已突破99的轉強點,預計上行時間和幅度將超市場預期。太平洋證券認為,在海外下跌的過程中,“舊”勢力展現出較好的韌性和彈性,隨著指數站上4000點,預計科技等敘事類繼續上漲需要盈利的上行來確認,而此前資金低配的有色、煤炭、光伏、銀行、核電、消費、化工等板塊仍在低位,牛市會撫平每一處“洼地”。
中信證券表示,展望2025年11月,大類資產配置層面,建議增配國內股票和商品;股票風格配置層面,看好大市值風格,成長價值均衡配置;股票行業配置層面,煤炭、光伏、通信、農林牧漁等行業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