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冬成都,陽光灑在錦江水畔,水井街的青磚灰瓦間彌漫著淡淡酒香。走進水井坊博物館,就像步入一座“活著的釀酒坊”——漫步在遺跡廳中,仿佛還能感受到古窖池的“呼吸”,在技藝廳里,曾經蒸汽氤氳的酒作坊,還有工匠翻動著發酵的糟醅,竹耙與甑鍋碰撞的痕跡。

成都水井坊博物館里的古代釀酒遺跡。王劍攝
“每次開甑,都是對非遺技藝的致敬?!狈沁z班組工匠師傅在講解時說。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“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”以古法“泥窖發酵”“續糟配料”“分層蒸餾”為核心,傳承至今。為了讓古老技藝融入當代生活,水井坊博物館以“活態展示”形式,讓游客近距離體驗制曲、拌料、封窖、品鑒的全過程,真正“看得見匠心、聞得到歷史”。

在水井坊博物館,游客可觀看傳統釀造技藝。陳柏全攝
在博物館外,成都推出10條“賞花踏青,酒旅融合”精品旅游線路將美景與美酒串聯。以水井坊為起點,串聯杜甫草堂、鶴鳴茶社、春熙路等地標,白酒文化與城市生活美學交織,構成成都獨有的文化氣韻。來自重慶的游客郝先生感嘆:“走一圈下來,越發感受到在這里,酒的傳統文化氣息很濃郁?!?/p>
如果說博物館展示的是“傳承之根”,那么距此約70公里外的四川邛崍,則是“創新之源”。沿邛崍山脈蜿蜒前行,水井坊邛崍全產業鏈基地坐落于綠意環抱之中——這是預計總投資約68億元打造的智能化釀造基地。
走進車間,自動輸送線有序運轉,機械臂與釀造工人協同作業,傳統工藝與現代設備實現精準融合。曲酒生產經理高強介紹,基地一期已全面投產,二期正穩步推進?!拔覀冇脭抵窍到y高度還原古法發酵工藝,讓傳統技藝在工廠中重生?!?/p>

水井坊邛崍全產業鏈基地,傳統工藝與現代設備實現精準融合。陳柏全攝
科技創新讓傳統更具生命力。水井坊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建聯合實驗室,對古窖池中的“一號菌群”進行系統解析。研究團隊已發現近4000種微生物、20多個未報道新菌種,為白酒風味的形成提供科學依據?!肮爬系姆沁z釀造技藝與現代科技在這里結合,讓600年技藝有更加科學的表達?!笨蒲腥藛T告訴記者。
開放合作為產業升級注入持續動能。2006年,水井坊與全球烈酒巨頭帝亞吉歐開啟合作,注入了全球化的品牌管理經驗和先進的可持續理念,建立非遺保護委員會、設立專項基金,讓傳統釀造技藝在傳承中煥發新生;引入精益管理體系,使產能與品質實現“雙提升”;依托國際渠道,讓“中國白酒第一坊”走向世界。
“中外合作讓我們既守住根脈,又看見更多開放發展的可能。”水井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。企業的國際化探索,也成為四川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注腳。2024年,水井坊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,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65%;自2014年以來,企業累計為地方經濟貢獻超45億元,帶動就業崗位超過2500個,形成“以酒興城、以城促酒”的良性循環。

水井坊邛崍全產業鏈基地內,檢驗人員正在對酒樣進行檢測。
王聰攝
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,邛崍基地更成為一座“會呼吸的工廠”。廠區綠化率達40%,配備智慧濕地系統和中水回用裝置,污水經處理后100%達標排放;廢棄酒糟循環利用為優質飼料,廠區供電25%由沼氣發電覆蓋,沼氣回收發電系統每年可供電459萬千瓦時?!拔覀兿M屢坏尉?,從釀造到出廠,都能留下最小的綠色足跡?!备邚娬f。
開放的格局,也拓寬了發展的邊界。從“非遺”作坊到智能工廠,從文化體驗到產業鏈協同,水井坊已成為成都白酒產區“傳承與創新并舉”的典范之一。目前,企業帶動超過2000戶農企參與原糧種植合作,形成集種植、釀造、文旅、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生態鏈,為鄉村振興也注入了酒香動力。
時近傍晚,錦江兩岸燈火漸亮。游客駐足于水井坊遺址前,靜距離觀看古窖池時,似有蒸汽升騰,古老的酒香穿越時空,那是傳統與現代的共鳴,也是開放中國的獨特韻味。(文:宋豪新)